木兰科植物大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和古老植物,是 被子植物中较原始的类群,云南是木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和重要保存中心。 除盖裂木属分布外,其它各属均有分布。丰富的木兰科植物种类,是研究 被子植物起源、物种进化基础、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珍贵材料,具有极高 的科学研究价值。同时考虑到木兰科植物的园林用途及绿化效益,有必要 对木兰科植物进行抗性研究工作。 本书对 13 种木兰科常绿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记录,同 时就昆明的气候特点分干、湿两季分别测定了苗木的光合生理生态变化情 况。在完成基础生理生态研究的基础上,就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和抗污染 性展开了研究。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果涵盖如下: (1)木兰科植物植株高度、地径、叶片数的增长符合 Cubic 增长方 程。对木兰科植物在旱季和雨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表明,除多花 含笑外,木兰科植物的光合速率、气孔导度、蒸腾速率普遍低于雨季时的 光合速率、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。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光合速率等 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反。 (2)木兰科植物叶片栅栏组织的厚度与树种的抗寒性大小呈正相关; 海绵组织的厚度与树种抗寒性大小相关性不大;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 比与树种抗寒性大小呈正相关,且与田间试验观察结果较为一致。 (3)木兰科植物幼苗在低温胁迫处理下,其生理生化指标都有较大 的变化,而且随着植物种类的不同,其变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。综合分析 表明,评价木兰科植物抗寒性大小为多因素决定。 (4)木兰科在外界大气污染存在的情况下,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 光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综合分析表明,可以将用于试验的木兰科植 物幼苗按抗污染能力大小分为四类。云南拟单性木兰、卵叶木莲、山玉兰、 绒叶含笑、香木莲为强抗污染性树种;南亚含笑为抗污染性较强树种;多 花含笑、红花木莲为抗污染性较弱树种,醉香含笑、深山含笑、粗梗木莲 为抗污染性较差树种。 本书通过系统地完成木兰科植物的抗性研究,发掘了该科植物抗性生 理的关键因素,为城市园林树种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,具有较大的理 论意义与现实意义。在该书的出版过程中,得到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 目(19Y043)和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 PO3050)的资金支持。